近日一則鸚鵡遇襲飛派出所求救的新聞引發關注。據臺媒報道,花蓮吉安鄉2只金剛鸚鵡,昨在飼主訓練飛行時,遭遇野生老鷹“突擊”,上演生死追逐。兩只鸚鵡倉皇逃命飛至鄰近的南華派出所避難,還不斷舞動翅膀發出鳴叫,引起警察注意。江姓飼主獲報夸獎鸚鵡“機靈”,還知道要找警察報案求助。
江姓飼主說,19日上午10時左右,他在吉安鄉稻香村1處空地訓練2只金剛鸚鵡飛行,空中突然出現1只野生老鷹,伸出利爪追捕獵物,雙方展開“空中生死斗”。2只金剛鸚鵡不敵猛禽突襲,只好選擇“緊急迫降”。他站在地面不斷驚呼,只能干著急,但愛鳥在猛禽的追逐下不見蹤影。
幸好其中一只琉璃金剛鸚鵡相當聰明,立即逃到鄰近的南華派出所庭院中的樹上躲藏,以樹葉當作掩護。沒多久又飛到值班臺前的鐵欄桿上,并不斷地舞動翅膀發出鳴叫。警察發覺后相當驚訝,并看到鸚鵡的腳環上隱約有組電話號碼。
可能是因環境陌生,金剛鸚鵡情緒激動地左右搖擺,警察無法看清楚腳環上的號碼為何。后來警察靈機一動買來1包南瓜子喂食鸚鵡,待它安靜下來后,終于順利聯絡上飼主。江姓飼主接獲警方通知后興奮趕到南華派出所,相當感謝警察幫助。
江姓飼主說,這2只金剛鸚鵡都有申請飼養證照,從小養到大,平時相處有如家人一般。經過馴服后的紅金剛鸚鵡約有五、六歲孩童的智商,能與主人親膩互動,相當可愛,這次非常感謝警方伸出援手,替他找回家人。
拓展內容:鸚鵡的相關資料
鸚鵡的保護級別:
全部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(IUCN)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。
鸚鵡的生活習性:
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、種子、堅果、漿果、嫩芽嫩枝等,兼食少量昆蟲。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、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。
鸚鵡在取食過程中,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。對趾型足,兩趾向前兩趾向后,適合抓握,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,首先用嘴咬住樹枝,然后雙腳跟上;當行走于堅固的樹干上時,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,以加快運動速度;吃食時,常用其中一足充當”手”握著食物,將食物塞入口中。
曾有人觀察過飼養下的10多種鸚鵡在取食中使用左、右腳的頻率,發現超過72%的個體多向于用左腳抓食。對后肢肌肉的比較解剖發現,常以左腳抓食的,其左腳明顯長于右腳,善用右腳抓食的,右腳僅微長于左腳。
也有特例:如深山鸚鵡,這種生活在澳洲新西蘭地方山區灌木叢中的鸚鵡體形大,羽毛豐厚,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。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、螃蟹、腐肉。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,弄得活羊鮮血淋淋,所以當地的新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。